“七进”系列巡讲|德胜街道:在社区播种文化用语言连接世界永久社区

发布时间 :2025-05-17

  5月15日上午,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走进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昆仑巢(北京智能之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七进”系列巡讲西城区德胜街道专场报告会。

  从余音绕梁的昆曲到颐和园的飞檐翘角,从镂月裁云的皮影到色彩斑斓的风筝图纸,还有连接历史与现代的中轴线、劈波斩浪的船工号子、婉转悠扬的口技。七位宣讲员声情并茂地分享了自己与所从事的文化事业结下的不解之缘,展现了文化守护者在时代传承与文脉延续中的璀璨光芒。

  德胜地区两企三新企业代表、地区单位代表、街道机关代表一百六十余人全神贯注地倾听宣讲,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沉浸其中。

  5月15日上午,我参加了德胜街道组织的宣讲活动,对“北京中轴线的守望与心声”感触颇深。宣讲员的宣讲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轴线的大门,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北京中轴线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共鸣。它让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要像那些守护者一样,用心去感受中轴线的历史韵味,用行动去保护它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传播中轴线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热爱它,让这条古老的中轴线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璀璨光芒,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采。

  这次主题宣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职责使命的认知,引发了我对党员担当的深度思考。“坚守平凡岗位,铸就非凡成就”的论述,让我感触至深。就像颐和园里的草木砖瓦,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那些看似平凡的修剪、清扫、维护工作,实则维系着园林的生机与魅力。这让我明白,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正是党员践行初心的最好诠释。

  宣讲中“于细微处见担当”的论述,与我的工作不谋而合。曾经,我总认为邻里琐碎事务难有“高光时刻”,如今方知这些“小事”正是党群连心桥。就像颐和园里的砖瓦,看似平凡却支撑起宏伟建筑。作为党员,我将以“扫地僧”般的专注,耐心解答、及时帮扶,把每件小事做细做实,筑牢党群关系的基石。颐和园历经百年风雨仍庄严肃穆,正是因为一梁一柱都恪守“本分”;党员亦当如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纪律为尺,以信念为灯,在诱惑与困难面前坚守底线。

  未来,我将以此次宣讲为指引,扎根基层,把忠诚融入服务群众的点滴。即使工作平凡,我也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通过参加学习习文化思想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七进”系列宣讲,使我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戏曲、皮影、风筝制作的文化故事,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精神的守护。中轴线、大运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的价值。作为社工的我们,要积极传承发扬中国的文化特色,从自身做起,将文化传承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同时,充分利用好社区宣传阵地,营造浓厚氛围,让文化传承在社区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站在永定门城楼下仰望,七百年前元大都的晨钟暮鼓仿佛穿透时空,沿着这条7.8公里的精神脊梁层层荡开。中轴线申遗不仅是对建筑群的保护,更像打开一部活态的中国礼制文明典籍太庙的祭祀雅乐里藏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正阳门瓮城的防御智慧凝结着土木工程的匠心,钟鼓楼的晨昏报时仍在诉说着古老的时间哲学。

  当现代吊车在永定门复建工地升起时,传统建筑技艺与现代科技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考古工作者在万宁桥下清理出元代镇水兽,数字技术让消失的地安门在虚拟世界重生。这种保护不是将历史封存在玻璃展柜,而是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生活中延续生命。

  中轴线申遗最终丈量的是文明的尺度:既有从永定门到钟鼓楼的空间纵贯,更蕴含着从《周礼考工记》到当代北京的时间纵深。当我们在景山万春亭俯瞰这条城市脊梁,看见的不仅是金瓦红墙的建筑群,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如何将智慧镌刻在大地上,让历史永远在场。

  聆听周好璐老师《盛世雅音 昆韵绵长》的宣讲,我深受触动。昆曲作为传统艺术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周老师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以精湛技艺传承着这份文化。作为年轻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欣赏传统艺术之美,更要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积极传播昆曲等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同时,以党员的担当,为守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张旭,颐和园里的一位普通的保洁人员,精通颐和园古建筑知识,从建筑名称到背后的历史、宗教含义,他都能娓娓道来,仿佛一部行走的颐和园 “百科全书”,他每日清扫着颐和园的尘埃,却也用知识丈量着文化遗产的厚重,游客送他一个称号“颐和园扫地僧”。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而张旭师傅虽身处平凡岗位,却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了这份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他让每一位聆听讲解的游客,都能更深入地领略颐和园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让我意识到,文化传承并非只是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每一个热爱文化的普通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 END -

8

【2025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职教进社区 匠心暖民心——食品工程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联动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永久

  5月15日,在学校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食品工程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联合东城街道48社区党委开展  活动中,东城街道关工...